時間:2020-06-05 16:56:53
枸杞炭疽病,俗稱“黑果病”,主要危害枸杞青果、花器和葉片。嫩枝、葉尖、葉緣染病,產生褐色半圓形病斑,擴大后變黑,濕度大呈濕腐狀,病部出現紅色粘滴狀小點;花瓣染病出現黑斑,漸變成黑花,不能結實;花蕾染病后表面出現黑斑,畸形花或黑蕾,不能開花;青果染病初期在果面上出現小黑點或不規則褐斑,后蔓延發生,受害部位變黑,氣候干則黑果縊縮,濕度大則病果長出橘紅色膠狀小點;成熟果染病,加工后出現黑色斑點。
枸杞炭疽病發生規律:炭疽病屬于真菌病原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該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枸杞樹上和地面病殘果上越冬,翌年春季主要靠風、雨水傳播到幼果、花及蕾上,經傷口或直接侵入,可多次侵染,潛育期4—6天。在15-35℃均可發生,最適宜溫度23-25℃,濕度越大(100%)發生越嚴重,當濕度低于75%時,病原菌孢子萌發受阻,干旱不利于病害發生,因此,根據天氣預報和空氣濕度大小來決定防治炭疽病的施藥時間,期間必須時刻注意,及時防治。
一般5月中旬至6月上旬開始發病,7月中旬至8月中旬暴發期,炭疽病的初侵染期使用保護性農藥或刺激素類抗病物質預防,雨前雨后使用內吸性農藥與保護性農藥相結合的措施,可有效控制炭疽病的發生。
枸杞炭疽病防治措施:
有機枸杞種植:用百凈(3%殼寡糖)500倍液、或2%春雷霉素5000倍液、或1.5%多抗霉素1000倍液,在5月下旬、6月下旬、7月中旬、7月底或8月上旬、8月中旬噴霧處理,可有效防治枸杞黑果病的發生。
非有機種植地塊:在侵染期或雨前用75%百菌清800倍液或80%代森錳鋅500倍液或百凈500倍液噴霧預防;雨后用3%百凈800倍液+10%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或杜邦40%福星乳油8000倍液混合噴霧。
殼寡糖是具有藥、肥雙效的植物刺激素,一方面,一定濃度殼寡糖可刺激枸杞生根并提高光合效率,另一方面,枸杞葉片吸收殼寡糖
后,枸杞體內的幾丁質酶、葡聚糖酶、植保素等抗病酶類活性大大提高,炭疽病病菌的外壁是有幾丁質組成的,炭疽病在侵染枸杞過程中,炭疽病的幾丁質外壁被枸杞體內的幾丁質酶酶解,使炭疽病病菌無法侵入,殼寡糖通過激活幾丁質酶的活性來提高枸杞的抗病能力。
中國科學院大連所在煙草上噴施樂果,3天后噴施殼寡糖,7天后采樣,檢測樂果在煙草上的殘留,噴施1mg/ml、0.1mg/ml及50mg/L,煙草上樂果的降解率分別83.26、70.05和44.67%;寧夏枸杞生長期間噴施50mg/L殼寡糖4次,不噴為對照,采收后干果檢測農殘,表明殼寡糖能誘導枸杞降解體內農殘。在福建安溪鐵觀音茶葉上噴50mg/L殼寡糖3次,采收烘干后檢測:不噴對照茶葉聯苯菊酯和敵敵畏的量為0.025mg/L和0.069mg/L,而殼寡糖處理的分別為未檢出和0.022mg/L,在海南苦瓜、陜西蘋果、梨等作物上均發現殼寡糖能降低農藥殘留的作用。因此,采摘前噴施殼寡糖可降低枸杞果實中的農藥殘留,有利于滿足出口檢測和食品安全。